24小时无死角排查!首度探秘地铁巡检机器人工作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增长迅速,大量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在养护期,线路安全和监测方面所面临的压力也增大,如何保证地铁系统的安全运行已成为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

传统人工巡检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检测质量分散等不足,而随着“机器人”潮流的来到,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智能巡检机器人逐渐出现在地铁运维中,并逐渐成长为运维主力,可以将让地铁故障率降低90%。

保证地铁系统的安全运行是最重要的事,目前城市地铁运维方式还是以巡检为主,这也是确保地铁安全运行最基础、最关键的方式。而传统的地铁巡检方式是“人+轨道车”的集合模式,但这样的巡检模式存在很多的缺陷。

首先,传统的巡检由于地铁环境与人工因素的限制,很多死角和细节比较容易被忽略,导致地铁巡检效果和质量大打折扣,检测精准度上必然存在偏差,也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造成地铁事故。

其次,传统地铁巡检对人员需求量较大,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地铁交通安全巡检员数量均超过1万,而如今我国各城市地铁线路覆盖范围更广,人员需求量更大。显然,地铁人力运维成本更大,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没法保障。

而随着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凭借其强大、可靠的技术,则能解决当前地铁运维这些棘手问题:

1)巡检不实时:

人工巡检不能做到全覆盖,隐患的设备不能及时发现,而智能机器人能做到24小时全天候无死角故障排除;

2)诊断失误:

人工巡检,手工记录易出现误差,影响了地铁故障诊断的精确性和检测效率,而智能机器人有效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分析,及时诊断出故障;

3)人力成本高:

智能机器人实现远程巡检,巡检后的数据能及时从监测点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完全实现无人化作业模式,大大节省了地铁运维工作中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目前,地铁智能巡检机器人已经成功参与到了一些城市地铁的安全巡检队伍中,巡检效果非常理想,更好地保障了地铁的正常运行,推动了地铁交通运维方式向智能化、无人化时代迈进。

北京瑞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瑞途科技)开发的一款名为“奔跑的兔子”的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目前获得了广泛应用,主要是基于机器人、多传感器识别和专家系统的智能化运维安全保障系统,并利用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把轨道交通安全防护从站台延伸至隧道内,而且在不会影响列车正常行驶的情况下,能够全天性在隧道内工作,这项技术为地铁交通安全添上了多彩一笔。

地铁隧道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布局(机器人位置可在隧道空间内灵活布局):

1)实施隧道检测、监控、预警系统三体融合;

2)隧道检测由人工巡检转为自动巡检;

3)检测项目由人工评价到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辨识和评价;

4)将静态、离散、碎片信息整合为动态、实时、三维信息。

侵限与异物检测,温度异常报警,实时监视

缝与湿渍检测,实时监

另外,智能巡检机器人完全不受地理条件或恶劣天气等外部环境影响,对于高危作业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而人工巡检则会考虑人的生命安全而无法及时进行巡检。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实现了重大跨越和加快发展,建设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截至2017年末,中国内地共56个城市开工建设城轨交通,共计在建城轨交通线路253条,在建线路长度达到6218.3公里。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在建线路投资额累计达到38691.1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18个城市投资完成额超过百亿元,巡检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前景可期。

从以上数据分析,我国在建和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规模在不断扩大、投资额的持续增长,轨道交通建设速度稳健提升。而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国家在地铁运维工作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同时对轨道交通智能巡检机器人的需求也将步入增长轨道,显然这也会给巡检机器人行业的市场空间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市场也将迎一片蓝海。

目前,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确实给地铁安全运维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未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愈发成熟,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相信机器人还将引领地铁交通进入更加智能化的时代。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