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虚拟助手:人性化医疗,利用人工智能缓解

人工智能的应用,既能够极大地增加有效的医疗资源,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医疗的人性化程度。而这种发展最重要的社会效益,便是缓解医患矛盾,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国家而言。实际上,医患间的矛盾,并不一定是因为诊断错误或者治疗失败,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医院所提供的服务并没有达到患者的要求,或者说患者无法得到应有的或理想中的医疗资源。而一旦产生这种心理,患者往往就会把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全归咎于医院,最终导致双方的矛盾甚至社会冲突的产生。

从医院的角度而言,医患矛盾的产生,往往也来源于医疗资源无法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事实上,医疗资源常常会因为管理低效和利用不善而产生大量的浪费。例如,美国每年在医疗上的开支接近3万亿美元,占GDP的比例超过18%,但是其中近7500亿美元在某种程度上是浪费的。比如,一个手术室是需要日常维护的,即使不做手术,其运营成本也可以达到5000美元/小时。

如果在诊疗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辅助服务和运算安排,不仅可以补充医疗服务的力量,还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就诊效率。例如,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合理地错峰安排就诊和治疗的时间,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患者排队的时间,也能提高预约和就诊的效率,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有更充裕的时间诊治患者。人工智能在医院中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许多方面,使得诸如挂号、问路、缴费、打印化验报告等程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目前,一些医院已经安装了自助就诊服务的机器,但是这些机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其用户界面还有待完善。

还有一个特别的方面值得注意。由于平均接诊时间有限,医生们在病历上写下的字迹龙飞凤舞成了全世界医生的“通病”。在病历逐步电子化之后,书写的问题虽然得以解决,但病历上记载的各种描述性语言——有的过于简洁,有的太过啰唆——对于医生后续进行病情查阅、检视或学习参考都非常不便。现在,这类问题有望通过人工智能得到解决。

通过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将医生的口述病历,经由计算机的语音转换系统进行文字处理,从而形成一个涵盖了所有关键信息的树状图。这一树状图可以将所有有用的信息清晰、简洁地总结出来,让患者或其他医生对病理历程一目了然,包括患者有何病史,服用过什么药物,待排查的疾病有哪些等。

人工智能除了为患者提供基本的诊疗服务外,还可以通过智能陪护来照顾患者,用人性化的温暖言语来抚慰患者,从而舒缓其情绪,加速其康复。这种作用其实是工作繁忙的普通护士很难有时间去发挥的,因此也会成为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时的一种独特优势。

目前,人工智能产品已经进入医院管理与服务之中,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与医院管理相关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虚拟医疗助手,二是医院的智能决策。虚拟医疗助手可以在医生诊疗之外提供辅助性的就诊咨询、健康护理和病例跟踪等服务,相当于“虚拟护士”,能够对医院的患者分流起到重要作用,患者也不必非要到医院才能进行就诊的过程。医院的智能决策则旨在将医院决策的过程建立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从而更好地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医院运行的智能化程度。目前,虚拟医疗助手的代表性产品主要有如下几个。

第一,Alme Health Coach。这是聊天机器人公司Next IT开发的一款慢性病患者虚拟助理,能够自动帮助慢性病患者规划日常健康安排、监控睡眠、提供药物和测试提醒,甚至可以推导出一些不服从按时服药提醒的患者产生懒惰的原因。如果患者愿意分享这些数据,医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病人的情况,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第二,电子医疗助手(EMA)。这是美国的Modernizing Medicine公司针对专科医生所开发的一款移动版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Assistant)。医生通过该iPad应用平台,可以实现电子化办公、诊断等。目前,该产品已经与Watson的人工智能系统进行了结合,可以通过对病例数据的汇总和分析来提供更加综合的服务。通过EMA,医生可以快速追踪每个病人的医疗数据,从而迅速了解病人的病史,并借助相应的数据分析来判断最佳的治疗方案。

第三,AiCure治疗监测技术。AiCure是一家位于纽约的初创公司,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一款APP。该APP可以利用面部识别技术来判断患者是否按时服药,患者数据会通过与《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HIPAA)兼容的网络实时反馈给医生或研究人员。更为重要的是,AiCure可以通过监测等技术手段提升用药依从性(患者对用药方案的执行程度),还能随着数据的积累而不断优化检测与治疗方案。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